綠色創新 滾動巿場商機 【掌握永續的力量】

发布日期:2025-01-04 17:12    点击次数:148

  綠色創新 滾動巿場商機 掌握永續的力量   序言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 葉雲龍  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總經理 林志清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簡又新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 朱博湧  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陳家豪   第一章/總論  五力救不了麥可波特   第二章/綠色行銷  綠色行銷大行其道  綠色行銷規範嚴謹把關  綠色行銷成功案例 第三章/綠色設計  為真實世界興起的綠色設計潮  綠色設計新4R原則  向自然學設計   第四章/綠色生產  對環境友善的綠色製程  環環相扣的綠色供應鏈  綠色管理成功案例  生態租賃的綠色創新服務   第五章/成功巡禮  企業說故事的致勝關鍵  歐萊德 無須廣告的綠色行銷術  樹德企業 打造幸福收納王國  層層包裝 持續發光發熱的綠色之火   第六章/國際瞭望  綠色投資蔚為潮流  瑞典 能源革命值得借鏡  英國 倫敦奧運締造綠色奇蹟  德國 環保專利傲視全球  日本 綠色科技亞洲之最  韓國 首創低碳綠色成長基本法  環保成主流的綠色設計潮   出版序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 葉雲龍】 打造綠策略開創新商機       中小企業可說是台灣經濟的命脈。         雖然2012年景氣不佳,但中小企業家數仍有130萬6,729家,較2011年成長2.11%,再創新高紀錄。中小企業去年一整年的總營收為新台幣11兆3,818億元,比2011年增加1.38%,表現亮眼。         然而報告內容可看出,台灣大型企業多為外銷導向,出口占30.85%;中小企業營收則以內銷為主,占84.64%。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業存活率超過10年的比率達47.88%,希望可在未來3年,將比率提升至55%以上。         提升中小企業的存活率,甚至是永續經營的能力,綠色策略絕對是正確的方向。主要可以從兩方面來看,綠色思潮由各面向蔓延開來,首先是全球環保法規制定與消費者環保意識的高漲,種種的環保壓力已對企業的經營帶來極大的挑戰,台灣企業在全球工業供應鏈體系中,扮演主要的產品加工生產的角 色,遵守符合國際性環境標準成為生存的必要條件。         其次是,綠色創新已成為世界各國政策發展之重點。聯合國在2009年提出「全球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倡議,希望世界各國能共同投資7,500億美元,也就是各國至少提撥2% GDP於綠色投資,一方面創造龐大就業機會重振世界經濟,同時又能兼顧環境保護,達到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2011年聯合國又提出「綠色經濟轉型」(Transit to a GreenEconomy),根據「2011年世界經濟和社會調查:綠色技術重大變革」報告指出,在未來40年內,人類必須對生產領域進行根本的技術變革,才能避免由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所帶來的災難後果。         整體來說,企業推動綠色創新以提升競爭優勢,是無可避免的工作;但換個角度來看,環保議題對企業是危機也是轉機,只要能掌握到趨勢,率先在經營策略中納入環保思維導入綠色創新,變身為成功的綠色企業,就有機會在綠色潮流中取得領先地位。         台灣已有愈來愈多的中小企業開始朝向綠色創新來改變經營思維,開創新的利基市場,歐萊德就是一個最佳例證。先前代理國外美髮產品的歐萊德在面臨事業危急之秋,切入綠色環保打造綠色品牌,事業起死回生,目前事業版圖已擴及到全球17個國家。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協助企業提早因應綠色思維,創造更多中小企業的綠色奇蹟,於今年啟動「中小企業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包括中小企業綠色數據加值建置、綠色供應鏈輔導、綠色產品設計行銷輔導、綠色設計及行銷企劃人力培訓、綠色永續專業人才培訓等,協助中小企業創新營運價值,引導國內產業技術與國際綠化趨勢接軌,掌握市場商機,創造企業利潤。         面臨與日俱增的競爭市場,中小企業若能創造自身的綠色價值,將是企業是否能永續發展的關鍵,中小企業處未來將持續扮演推手之角色,以綠色創新推動成長利基,協助更多企業掌握綠色永續之商機,厚植國際競爭力。   【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總經理 林志清】 塑膠質變創造綠色奇蹟          21世紀最熱門話題,就屬於綠色環保議題。隨著「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國際環保思潮的興起,綠色經濟改變綠色消費的遊戲規則,標示「友善地球」、「友善環境」、「綠色產品」等產品,愈來愈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所謂綠色消費是消費者有意購買減少對環境衝擊的產品,在購買時不只以價格和功能作為購買依據,更要將生態和環境保護列為考量標準,在消費過程優先選擇符合3R原則,即減量、可重覆使用、可資源回收的商品。         綠色產品是指以節能、降耗、減汙為原則,透過管理和技術為手段,在製造過程中符合使汙染物的產生量最少化,並以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為目標。像是使用天然纖維,如棉、麻等天然作物製作而成的綠色服裝、省能源的綠色汽車與綠建築等,都是綠色產品的顯著案例。         很多人都有一個刻版印象,把塑膠跟不環保連結在一起。其實塑膠與環保不是背道而馳的概念,塑膠也可以很環保。舉例來說,目前已有研發成功的「生質塑膠」(PLA),生質塑膠的原料,來自於植物的澱粉、植物油、糖、纖維等高分子,是可永續重生的生物資源,而非由石油製成之傳統塑膠;生質塑膠掩埋後會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回歸到泥土。         台灣的中小企業在PLA的研發與製造上不遺餘力,如在我們這本專書裡所介紹的歐萊德,以玉米、小麥、甘薯等含有澱粉PLA生物可分解材質作為瓶身的材料,並把種子埋在瓶身裡,稱為「瓶中樹」。當洗髮精使用完後,埋入泥土之中,植入於瓶內的種子就可以發芽成長,瓶身的塑料還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與水,供樹苗成長所需,回歸自然。         另外像是收納整理用品在全台灣市占率頗高的樹德企業,一開始先引進玉米做的可自然分解的PLA與耐熱CPLA(結晶聚乳酸)等環保材質,作為產品原料,進而開發以台灣在地農作植物製成的原料,希望透過在地原料降低進口生質材料的比例。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塑膠逆向回收,賦予產品新生命,樹德轉投資成立點石綠能科技公司,作為塑膠的原料供應商,目前樹德商品已有8%以上的比例,來自於點石綠能回收再利用的原料。         而大豐環保科技公司透過專業的資源分類知識,建立具效率的回收通路系統,致力於零廢棄資源全循環,其中回收的塑膠用品經過粉碎、清洗、脫水,再經過造粒處理成再生的塑膠粒子,目前已有HDPE白色、HDPE黑色、本色和PP淺綠色等再生粒原料,廣泛用在工具箱與文件夾等,並進一步用在汽車零組件上,讓資源回收這傳統產業透過研發力,轉型為高科技產業。         除了生質塑膠外,為了推廣寶特瓶回收再生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大愛感恩科技與全台慈濟環保站和生產供應鏈合作,先將寶特瓶製成聚酯粒,再發展成綠色環保科技再生產品。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織品,符合世界環保標準,尤其是主力商品 「灰色毛毯」多年來獲得許多國內外環保標章認證,包括台灣綠色環保標章、德國萊茵水足跡與碳足跡認證、荷蘭GRS「全球回收標準」認證、美國C2CPII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等,2013年7月起更正式核准日本綠色環保標章的使用。         同樣是投身環保紡織的富勝紡織,這些年來陸續推出各類寶特瓶再生環保布料,並陸續研發竹炭纖維、矽晶能量纖維、五榖纖維等,今年首創運用海洋垃圾廢棄漁網資源再生回收技術,設計開發出創新的筆記型電腦包。         中小企業在綠色創新能量上源源不絕,從國內環保廠商到國際案例,在本書都有精采介紹,尤其是台灣中小企業創造綠色奇蹟的故事。本書將針對綠色商機展望、綠色行銷、綠色設計與綠色生產大方向,分享綠色奇蹟的心路歷程,再輔以專家學者剖析現況與趨勢,並以國際瞭望借鏡他國經驗,希望可以給有意投入綠色創新的企業一些參考。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簡又新】 從非永續發展反思綠色經濟         從歷史的教訓中,可以看到許多造成世界動盪不安的案例。總括而言,不外是天災與人禍,其中包括能源與資源的掠奪、乾旱與洪澇、瘟疫等重大傳染病及生存空間的爭奪。展望未來,這些問題似 乎又將重演。 氣候變遷加劇,生存環境急速惡化         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層面非常廣泛,包括能源、水資源、糧食、疾病、國土、物種生態等等。英國著名的《史登報告》提到,氣候變遷引發的危機,稱為氣候危機,又將進一步導致人道及經濟的雙重危機。史登預估全球平均溫度至2050年,可能還會上升攝氏2~3度,至2100年可能會上升攝氏5度,進而造成的人道危機包括:因農作物欠收導致上億人口面臨飢餓、冰川融化影響全球十億以上人口生存空間(如居住地被淹沒)、海平面上升使得全球2億人口需要遷徙、極端氣候變化造成傳染病傳播等等。 人口將持續成長,但貧富差距更形懸殊          開發中國家人口成長已大幅超越高所得的國家,以1950年至2005年的人口統計分析,富有國家人口增加約4億(成長百分之五十),而開發中國家增加35億(成長幅度百分之兩百)。令人擔心的是未來90億的人口,實在已超過地球能夠安全負擔的程度。更令人憂心的是,增加的一大部份人口將出現於當今最貧窮的國家裡,這些人將生活在飽受赤貧、疾病、飢荒以及暴力所苦的地區。貧富懸殊,將造成一個地球、兩個世界,嚴重威脅地球的整體和平發展。 地球可用資源已逐漸逼近可承載的上限         人類經濟活動的規模,自從1950年以來,已擴張了8倍,預計到2050年將再擴張5至6倍。但經濟活動卻深深地仰賴對自然資源及能源的利用。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先進國家的發展史中看出,經濟成長率與能源使用成長率幾乎是平行成長。目前世界能源總署不斷的發出警告,創造今日世界文明的石油,可能在未來的四、五十年中用罄。事實上,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以今日而言,人類所用的能源與資源已逐漸接近了地球所能承載的上限,無法再如過去無止境的提供人類的經濟成長與毫無節制的消耗。 糧食與水源供應嚴重不足         人類與生態體系的生存和運作都必須仰賴淡水。在工業革命之後,世界人口成長爆炸,不僅工業使用大量的水源,也污染了河川與湖泊,農業所需水源更高達百分之七十以上。為數龐大的水壩解決了上游民眾的水資源問題,但卻也剝奪了下游居民及自然生態體系所需水量。加上超抽地下水,不僅造成地下水耗竭,蓄水層崩陷,並導致土壤的鹽化與毒害嚴重。         人們雖然對未來世界文明與經濟的發展抱持樂觀態度,但因過度耗用地球資源,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造成地球暖化,使人類正承受大自然的反撲的苦果。事實上,仔細的檢視人類近二百年的發展曲線,卻是一個不可能持續的發展路線,不僅會因資源、水源與糧食不足,產生爭奪與衝突,更面臨著極端氣候、海水上漲與沙漠化等打擊。我們必須重新審慎思考,設計出一套永續發展的模式,正如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1987年提出的「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所述:「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是謂永續發展。         近年來為解決人類非永續發展的困境,世界各國紛紛大力提倡綠色經濟思維。依聯合國定義,綠色經濟為:可增進人類福祉及社會公平,同時可顯著降低環境風險及生態破壞之經濟。其主要動力來至自然資源的壓力、對產品的約束及消費者的需求。而邁向綠色經濟的三大轉變為低碳的發展、高效率的資源使用及社會的包容性發展。         綠色經濟乃是目前重要的趨勢,是必要的、是有效率的,但它並不是單一模式,各國的差異也不盡相同。而包容性的綠色經濟必須同時考慮到經濟面、社會公平面和環保面的平衡與永續發展。在世界各國全力投入綠色經濟發展的洪流之中,許多傑出的案例不斷地躍出,充滿著亮眼的創意。今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將出版《掌握永續的力量—綠色創新 滾動巿場商機》一書,其內容包括綠色行銷、綠色設計、綠色生產及綠色消費等,正是綠色經濟的核心主軸。透過國內成功巡禮與國際瞭望的實際案例,可讓讀者深刻體會到其中奧妙,非常值得對此領域有興趣的讀者仔細閱讀,本人在此特別推薦!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 朱博湧】 綠金企業開創新藍海         21世紀可說是綠色的世代!從幾件事情可以看出,假如企業逆勢而為不往綠色環保走,一昧只想降低成本,將會被市場淘汰。         首先是溫室效應與環境污染的影響,環境變化速度已超過預期,促進各國際制訂環保公約,如京都議定書、蒙特婁議定書、巴塞爾公約等。在全球化國際貿易頻繁的趨勢下,為了減少商品透過跨國交易所產生的廢棄物管理及環境破壞等問題,歐盟進一步推動的各項環保規約,從產品的供應鏈體系著手,透過環保與經濟的結合,來保護本國環境。         接下來2008年的金融海嘯,讓以往歐美國家利用大量消費以刺激經濟成長的模式失靈,在大環境緊縮的情況下,消費者從時尚奢華轉變為欣賞時尚環保的產品。尤其是日本311大地震後,更讓各國思索綠色能源的相關議題。整體來說,隨著各國的經濟發展政策由過去的利益導向轉變為重視環保與企業社會責任後,過去被視為免費取之不盡的自然資源,將被視為環境成本,這對企業將是全新的挑戰。         就像是計算國民生產毛額時,不會把地下經濟列入一樣,企業在計算成本時,也往往不會將環境污染納入,造成「利潤私有化,汙染社會化。」因此我們從財務報表所看到的成本,其實只是冰山一角,冰山露出海面上的部分被列為成本;但處於海面下的環境成本隱而不見,這是非常大的風險。         風險通常伴隨著一昧降低成本而來,2013年台灣某印刷廠因機器老舊,導致紙容器內緣沾染過多油墨,公司為了省成本要員工用甲苯擦乾淨,此事被媒體爆料後,影響公司聲譽。再回溯之前的塑化劑與毒澱粉等,導致國外下架有疑慮的相關產品,業者為降低成本採用不符合規定的原物料,重創台灣的國際優良形象。         因此企業不應該只看成本,更要重視價值。韓國三星在1997年從只追求產能規模最大、成本最低的經營策略,轉向以使用者為需求的價值創新永續經營模式。目前在國際上落實節能減碳最好的國家,就是瑞典與德國,其在世界經濟論壇(WEF)國家競爭力報告,幾乎都在前10名,根據2013~2014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德國為第4名,瑞典為第6名。瑞典與德國等綠金國家,其環保嚴格的標準帶來國家更高的競爭力。         瑞典是全球最早貫徹綠色邏輯的國家,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導入碳稅和能源稅制度,2012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歷史最低值,比1990年降低了20%;此外,瑞典交通部門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達到了11.8%,提前超過歐盟在2020年達到10%的目標,最終是希望在2050年之前成為一個零碳排的國家。德國對於節能環保政策、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低碳社區與環保綠色城市建設也享譽國際。其太陽能薄膜技術、離岸風能與太陽能發電等,是綠色能源開發的先驅。         台灣企業必須要有一個新觀念,綠色是一種投資,而不是浪費,藉由綠色才能提高企業競爭力,擺脫逐成本而居的宿命。開創綠色差異化,是借力使力的槓桿點。台灣除了因應國際大廠而被動進行綠色改造的企業外,也有自己主動採取綠色策略者,如台達電、歐萊德、永光化學、宏遠興業、黑松企業等。黑松沙士從碳足跡盤查開始改造,2009年底成為台灣,甚至是亞洲第一個通過BSI PAS 2050碳足跡查證的企業。台達電與永光化學透過領導者的永續價值觀,前瞻性地帶領組織策略方向進行綠色創新。台達電的創辦人鄭崇華,本身就是環保鬥士,台達電提供各種節能的電源管理解決方案,開創屬於自己的藍海市場。         我認為台灣企業若能聚焦滿足永續議題的產品及服務缺口,透過價值創新在低碳、節能、減廢與設計等各方面找到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案,才能創造利己也利他的雙贏局面,開啟商機的新藍海。   【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陳家豪】 向大自然學習為永續生存法則         隨著溫室效應日益惡化,在國際高漲的環保法規要求下,綠潮流已成為全球趨勢。在綠色產業中,綠色設計對於綠色生產、供應鏈與消費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我早從20多年前就開始投入綠色設計,也積極參與許多國內外評選與學術活動,例如擔任環保署「綠色包裝設計競賽」評選委員、經濟部國貿局「綠色典範獎」的評審委員與日本東京生態化設計與逆向製造國際會議評審規畫委員等。         這幾年下來我觀察國內企業在落實綠色環保約可分成兩類,第一是節能減碳並降低有毒物,第二則是因應資源稀少,朝減量與原料回收等的綠色創新。其中以第一項實行的效果比較好,因為減少有毒物質與節能減碳,利人利己,可降低企業的成本,尤其是歐盟公布的RoHS、WEEE、EuP與REACH等各項指令,台灣企業為了與國際品牌合作,不得不進行的綠色設計工程。         其實綠色創新並不難,只要企業主有決心。國內外不管是透過技術創新、製程創新、產品創新、行銷創新、或策略創新而轉型為綠色企業的案例,其成功的共同處都在於CEO從上而下大力支持,並從自己企業做起,再推己及人帶動整個供應鏈。         在綠色經濟中,綠色設計可說是整個綠色產業鏈的源頭,假如可以從材料以及產品生產的階段便進行綠色設計,從源頭減量來引導製造端減少原料生產、需求以及綠色包裝,生產更多屬於綠色產品,則能帶動綠色消費。如何透過各種技術對環境的衝擊並符合綠色創新產品的構想,必須借重設計方法論。我提出兩個方法拋磚引玉,希望對企業有所幫助,第一就是透過TRIZ(萃思)創新方法來進行產品改良或導入綠色設計進行產品研發。TRIZ這套方法源自於蘇聯學者G. Altshuller,透過分析並歸納數十萬件專利而發展的方法,TRIZ在各個領域都有很多的應用並且針對已達開發飽和的產品,TRIZ都能利用改善發明法則來創造出新的產品。         第二則是仿生設計,也就是以自然界萬物的外觀與習性,開發出適合環境的產品。企業可以依照自己產品的屬性,尋找生物特性,進而開發出仿生設計。舉例來說,國外有間公司以座頭鯨的鰭(Humpback Whale Flipper)為樣本,設計風力渦輪機的葉片,結果發現明顯減少20%的耗能。         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創辦人、投身生態永續事業20多年的企業家剛特.鮑利(Gunter Pauli),其出版《藍色革命》(The BlueEconomy)一書,在聯合國的全力支援下,蒐集了一百個無廢棄、零污染、低成本的商業模式,以創造藍色經濟商機。例如觀察白蟻穴的構造,就可設計出冬暖夏涼、不需空調的建築物,如何將排放廢水轉成養殖漁業的新活水,其實這些商業模式殊途同歸都是跟大自然學創意,藉由仿生設計再加上物理學,在有限資源裡創造更多效益。         我認為,在綠色潮流席捲全球的當下,台灣不能在國際上缺席。除了借重政府的相關資源,進行綠色創新轉型提升企業競爭力外,更要彼此團結。2008年由IBM、Nokia、Pitney Bowes、Sony和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Development)共同成立Eco-Patent Commons (生態專利共享計畫,簡稱EPC),公開各自在綠色環保相關的流程與專利新技術給社會大眾,以解決環境問題。這個計畫受到國際重視,後續有Bosch, Dupont, Xerox, Ricoh, Taisei 等跨國公司加入,累積約有11個公司的100件專利。EPC後來與Nike與Best Buy合作,在2010年又進行Green Xchange 計畫,鼓勵企業分享彼此綠色產品製造、設計、與包裝的專利權,在這個計畫裡,提供技術的公司每年可以向使用者收取固定的授權金,擴大綠色商機與效益。         如同這本專書裡的成功巡禮,歐萊德、層層包裝與樹德企業,不藏私分享公司如何在設計、生產與行銷上的各種概念與執行方法,提供有意進行綠色改造的企業一本參考書,希望下次能看到更多成功巡禮的企業,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亮。   第一章  總論 <<在全球資源枯竭的現在,僅僅具有環保概念早已不足,尋找人類與自然的平衡點更成當代顯學。 如今,透過節能環保的力量創造出更大的利益,以綠色創新思維打造綠色商機,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五力救不了麥可波特 新3G發展策略開創綠色商機 「波特五力分析」曾經是企業經營的重要參考指標,但如今,畸形的氣候變遷敲響了全球環保警鐘,整個世界朝向綠色永續發展,麥可波特提出的成本策略已經過時了!現在要提升品牌競爭力,必須思考出一條能夠與環境共生共榮的道路。   1980年代Michael Porter 在 Harvard BusinessReview 上發表了波特五力分析(Porter´s FiveForces)後,就成為企業經營的顯學,若要提升競爭力有兩大策略,第一即是成本領導策略,不斷追求成本降低,成為同業中生產成本最低的廠商。另一種為差異化策略,企業提供被消費者欣賞與接受的獨特產品或服務。 畸形的氣候變遷敲響了全球環保警鐘,世界各國開始意識 到必須揚棄經濟高度成長,與環境共生共榮才是永續之道。         「在重視綠色永續的時代,成本策略早就過時了。」馬偕醫學院全人教育中心副教授申永順解釋,在全球性環境保護思潮影響下,綠色主義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的主流價值。以往企業多半把注意力放在成本上,卻忽略對於環境危害的外部成本,然而畸形的氣候變遷敲響了全球環保警鐘,如2010年俄羅斯旱災導致世界糧價飆漲、2012年珊迪颶風造成美國紐約市百年最慘災情等,讓人更深切體會到溫室效應的嚴重性。         隨著天然資源短絀、氣候極端變化、天災的層出不窮,世界各國開始意識到必須揚棄經濟高度成長,與環境共生共榮才是永續之道。換言之,環境議題是未來企業的挑戰。 新3G策略化危機為轉機       「如果供應商無法配合達到環保與永續性的要求,我們終將停止跟它們做生意。」IBM全球首席採購官John Paterson曾這麼說,IBM在全球有超過90個國家,約2萬8,000家的供應商,整個供應鏈代表著400億美元的價值,假如供應商無法跟上IBM對於綠色的標準,便無法在供應鏈取得一席之地。         然而對企業來說,環境議題是危機也是轉機,是提供差異化產品或服務的一種策略。尤其是近年來綠色生產力議題在全球發燒,貫徹綠色(Green)才能成長(Growth)與茁壯(Grand)的新3G產業發展策略,已儼然成為各國經濟政策擘劃與發展的重要方向,若能率先以綠色創新作為差異化,將能換危機為轉機。       「與環境共生是經濟成長的本錢。」申永順認為,在新3G綠色潮流下,企業若能把環保主義作為核心競爭力,從產品開發與製造生產的源頭,就能以自發性的環境管理,代替強制的行政管制,並透過綠色設計、採購、生產、行銷、供應鏈等進行差異化,將永續性策略整合到企業經營理念之中,利用有限資源去創造企業的長期經濟效益,即能在這股綠色勢力中脫穎而出。 天然環保的綠色品牌力         舉例來說,提到「環保」的生活品牌,很多人第一個會想到的品牌就是無印良品(Muji),其強調自然、簡單、環保的生活哲學,無疑是樂活主義的最佳實踐。無印良品的商品有3大特色,第一是「嚴選 素材」,所有商品的素材都挑選最合適及天然的;第二是「簡化不必要的生產流程」,消除製造過程中不必要的加工,力求讓商品以最原始的樣貌,發揮它該有的功能;第三是「簡化包裝」。這3大特色事實上就是環保。根據世界品牌實驗室(MBL)的《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 個品牌》,無印良品排名甚至超越時尚盟主GUCCI 與百年精品愛馬仕。 再生能源領軍發展綠色經濟         為了兼顧經濟成長與環境永續,2009年聯合國提出「全球綠色新政」倡議,希望透過公共投資帶動經濟復甦、創造綠色就業機會, 2 0 11 年並再提出「綠色經濟轉型」,建議各國至少提撥2%GDP於綠色投資,建構一個低碳社會的典範,並成為國家與企業長期競爭力的來源,目前美國、歐盟及日本等國家已紛紛響應,積極擴大綠色投資,加速發展綠色經濟。         工研院IEK能源政策與經濟研究部經理馬利豔分析,以產業別來說,台灣的再生能源、綠建材有機會在這波綠色商機先聲奪人。近年來國際原油價格飆漲,全世界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呈現跳躍式成長,以2011年來看,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球總發電量3.9%,其中太陽能光電產業在全球各地快速崛起,尤其德國與日本發展太陽能產業相當成功。         依據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彙整全球各研究機構的預估,再生能源產業未來非常具有潛力,以太陽光電的設置來看,雖然目前全球裝置容量僅 4GW,但各界預估至2030~2035 年的成長將達到數倍至數十倍,而至2050 年的成長更將達百倍。 綠能產業站上世界舞台中心 建築物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者,其消耗的能源和釋放的溫室氣體占全世界能源總消耗量的四分之一 到三分之一。因此,各國政府大多以法規帶動建築永續發展,根據統計,2012年全球建築市場規模約3兆704億元,預估2015年成長至3兆7,554億美元,其中綠建築約占全球建築市場1成。台灣推動綠建築相當積極,有機會搶進國際市場。        根據工研院IEK的資料顯示,全球生質塑膠市場在2010年約有27.4億美元市場規模,並以32.4%的年均成長率持續增長,是一個值得發展的新興產業。根據統計,目前生質塑膠市場每年正以8∼10%的速度快速成長,其中生質塑膠約占全球塑膠市場的10∼15%,預測到2020年將可擴展至25∼30%。         全球知名綠色企業專家安德魯.溫斯佛克(Andrew St.Winsford)在其著作《綠色成長企業》一書中提到,當其他企業在原地踏步時,綠色創新能協助你在市場中取得領先地位。Change or Die?相信您心中已有答案!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委託塑膠中心品質環境安全部執行「中小企業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致力協助廠商符合國際環保相關要求,推動綠色產品設計及行銷,若企業對綠色相關議題有進一步的興趣,可連結至中小企業綠色環保資訊網瀏覽 ,或與   04-2359-5900  分機  305 王郁惠 專員 洽詢服務項目細節;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編印之<< 掌握永續的力量>>一書,全文共六章,將於每月連載於此專欄。

热点资讯

11月26日汇市早评:欧元区通胀将使欧洲央行保持谨慎 欧元/美元继续在看跌通道阻力线附近波动

北京时间周二(11月26日)亚盘开盘,美元指数交投于107附近,主要非美货币对美元涨跌不一,欧元/美元交投于1.0455附近,英镑/美元徘徊在1.2525附近,澳元/美元徘徊在0.6456附近,美元/加元徘徊在1.4137附近,美元/日元暂处153.85附近。今日基本面关注19:00 英国11月CBI零售销售差值。 打开APP,查看更多高清行情 上一交易日,美元指数收盘价收106.90,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收盘价7.246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7.1918,较前一交易日上调24个基点。今日人民...

相关资讯